一、医疗干预
-
保持气道通畅
- 定期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保持气道通畅。
- 使用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如氨茶碱)或激素(如地塞米松)缓解炎症。
-
氧疗与呼吸支持
- 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氧流量需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
- 严重者需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
病因治疗
- 控制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引起时)。
- 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强心利尿(如心力衰竭)。
-
药物辅助
- 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刺激呼吸中枢。
- 纠正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补液治疗。
二、日常护理
-
环境管理
- 保持室内通风,温度20-22℃、湿度55%-65%,减少呼吸道刺激。
- 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过敏原。
-
饮食调理
- 高蛋白饮食:选择精瘦肉、鱼肉、鸡蛋、豆制品等增强免疫力。
- 补充维生素:多食柑橘、胡萝卜等新鲜蔬果。
- 清淡易消化:以粥、面为主食,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 忌口食物:避免辛辣、高糖、寒凉食物(如辣椒、冷饮)。
-
病情监测
- 观察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痰液变化,及时就医。
- 合并胃肠道出血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禁食并转为肠外营养。
三、预防措施
- 增强体质:避免感冒,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 定期复查:慢性疾病患儿需定期随访肺功能及心脏状况。
提示:呼吸衰竭病情危急,需立即就医。家庭护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