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一种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以及辅助检查。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 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
- 眩晕、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心功能不全甚至晕厥。
- 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通常超过160次/分钟,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在140~250次/分钟之间。
症状特点:
- 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突然,心律绝对规则。
- 前传型心动过速的心率稍快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但两者心率范围多有重叠。
二、心电图特征
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150~250次/分钟。
- 逆行P波位于QRS波终末后,落在ST段或T波起始部位。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QRS波群宽大畸形,可能伴随预激波(8波)。
- 逆行P波与QRS波的关系更为明显,R-P间期通常>110ms。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
- 是诊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段,可明确心动过速的节律、频率等特征。
动态心电图:
- 用于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有助于捕捉不频繁发作的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检查:
- 通过刺激心脏,观察电活动路径,明确折返环路的特性,是诊断的金标准。
心脏超声:
-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器质性病变。
血液检查:
- 包括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的疾病。
四、鉴别诊断
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
- AVNRT的P波常与QRS波重叠,R-P间期<70ms;而AVRT的P波几乎100%可见,R-P间期>70ms。
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房室分离,既往有形态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
与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 根据QRS波形态、R-P间期及房室关系进行区分。
五、总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可帮助全面评估病情和排除其他疾病。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医生可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