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吸虫病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多维度医学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流行病学史
- 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如疫区生活、游泳、捕鱼等)。
二、临床表现
- 典型呼吸道症状
持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或哮喘,部分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 体征
肺部听诊可能出现异常呼吸音,如干/湿啰音,但无特异性。
三、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 - 病原学检查
- 粪便或痰液中发现血吸虫卵(确诊依据)
- 尿液检查偶见虫卵。
- 血清学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测特异性抗体。
四、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
显示肺纹理增粗、结节状或片状浸润影。 - 胸部CT
高分辨率CT可清晰识别肺部结节、纤维化等细微病变,敏感性高于X线。
五、病理学检查
- 肺组织活检(经支气管镜或穿刺)
发现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或假结核结节为确诊金标准。
六、鉴别诊断
需排除肺结核、肺炎、尘肺等肺部疾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
- 疫水接触史+呼吸道症状 → 初步怀疑。
- 结合血常规(嗜酸细胞↑)、影像学(肺部病变) → 高度疑似。
- 病原学/病理学检查阳性 → 确诊。
(注:部分患者粪便虫卵阴性时,需依赖血清学及影像学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