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生素治疗(核心措施)
- 经验性用药:在病原体未明确前,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覆盖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 针对性用药:病原体明确后调整抗生素:
- 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成人每天2000万~2400万IU,儿童40万IU/kg),耐药时可联用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
- 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阴性杆菌可选头孢曲松。
- 疗程:通常持续2~4周,需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调整,确保炎症消退。
二、对症支持治疗
- 降低颅内压: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静脉滴注,缓解头痛、呕吐及脑水肿。
- 控制症状:
- 发热: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 癫痫: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抗惊厥。
- 营养与护理: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昏迷患者需加强气道管理。
三、激素辅助治疗
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连用3~5天)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听力损害等并发症风险,尤其适用于肺炎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四、并发症处理
- 脑积水:手术引流或修复颅骨损伤。
- 硬膜下积脓:需手术清除脓液。
- 感染源处理:如中耳炎、鼻窦炎需同步治疗。
五、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发病24~36小时内启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个体化方案:需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患者基础疾病调整治疗。
- 康复支持:恢复期进行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及心理干预,减少后遗症。
提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凶险,需立即住院治疗,严格遵医嘱并定期复查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