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孢球虫病(isosporiasis)是一种由等孢球虫寄生引起的肠道原虫病,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下是等孢球虫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泻,尤其是水样便,常伴有腹痛、恶心和呕吐。免疫力低下者症状尤为严重,可能出现长期腹泻和体重下降
2. 实验室检查
2.1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是诊断等孢球虫病的重要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浓集法等,在显微镜下查找等孢球虫卵囊,有助于确定是否感染
- 将被检动物或动物群的新鲜粪便充分搅匀后取10g,放入5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 轻轻搅匀,经60目铜丝网或尼龙网过滤;对于猪、牛、羊、马等大型动物,滤液再经100目铜丝网或尼龙网过滤。
- 将滤液移入50 mL试管,2500 r/min离心10分钟。
- 倾去上清液,沉淀物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混匀,将管内的沉淀物混悬液移入10 mL玻璃瓶内。
- 用饱和盐水加满玻璃瓶,盖上盖玻片(盖玻片应与液面接触),静置10分钟。
- 取下盖玻片,将有液体的一面盖在载玻片上。
- 置载玻片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10×10或10×40的倍数进行检查。
2.2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到卵囊。对本原虫卵囊作形态鉴定前,置37℃生理盐水内孵化一段时间,成熟卵囊内有2个大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
2.3 小肠黏膜活体组织学检查
小肠黏膜活体组织学检查见等孢球虫
3.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超声、CT等,有助于发现肠道的结构异常、是否有肠壁增厚、腹腔积液等情况
4. 免疫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等孢球虫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 病理学检查
针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胃肠黏膜活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6. 综合判定
- 疑似病例:凡出现临床症状和/或符合病理学特征的,可判为等孢球虫病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凡符合病理学特征,并满足粪便检查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结果为等孢球虫感染,或粪便定量检查结果满足相关标准时,可判为等孢球虫病病例。
治疗
治疗等孢球虫病主要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
预防措施
预防等孢球虫病的传播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和阻断粪-口途径等
通过以上诊断标准和方法,可以有效地确诊和治疗等孢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