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疼痛缓解需结合呼吸支持和针对性药物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一、呼吸支持措施
-
氧疗
-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因缺氧导致的疼痛。
- 躁动患儿可采用头罩给氧,减少因呼吸困难引发的紧张和不适。
-
机械通气
- 对严重呼吸窘迫或自主呼吸不足的患儿,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如BiPAP)或有创机械通气,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肌疲劳和缺氧性疼痛。
二、药物缓解方案
-
镇痛药物
- 轻至中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
- 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自行调整用药。
-
镇静剂
- 对焦虑或躁动明显的患儿,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或丙泊酚,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减少疼痛感知。
三、辅助治疗
-
解除气道梗阻
-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配合祛痰剂(如盐酸氨溴索)稀释痰液,保持气道通畅。
- 支气管痉挛时使用沙丁胺醇或异丙托溴铵扩张气道,改善通气功能。
-
控制感染与炎症
- 细菌感染患儿需静脉注射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替安),减少肺部炎症刺激。
- 必要时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缓解支气管痉挛和脑水肿。
四、注意事项
- 疼痛缓解需以稳定生命体征为前提,密切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 避免随意使用中枢性镇痛药(如阿片类),以免抑制呼吸功能。
- 治疗后需维持适宜温湿度环境,给予高蛋白饮食支持恢复。
以上措施需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实施,根据患儿病情动态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