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其核心标准如下:
一、病原学确诊依据
- 直接发现虫体或虫卵:
- 在痰液或粪便标本中检出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痰液更敏感,尤其铁锈色痰)。
- 皮下结节或组织活检发现童虫、成虫或虫卵。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早期:发热、咳嗽、胸痛、腹痛、腹泻,类似肺炎或消化道感染。
- 慢性期:咳铁锈色痰或烂桃样痰(胸肺型)、皮下结节(游走性包块)、癫痫或瘫痪(脑型)。
- 全身表现: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伴白细胞总数升高(急性期更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
- 免疫学检测:
- ELISA:敏感性高,用于辅助诊断及早期筛查。
- 皮内试验:用于流行病学初筛,但假阳性率高。
- 体液检查:
- 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或夏科-雷登结晶。
四、影像学支持
- 胸肺型:X线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结节或囊性病变。
- 脑型或深部器官型:MRI或CT可发现囊肿、窦道或占位性病变。
五、流行病学史
- 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史,或饮用未处理的疫区溪水。
诊断流程建议
- 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 + 临床表现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确诊病例:病原学检查阳性(虫卵/虫体)或免疫学检测强阳性 + 影像学支持。
注:需与肺炎、结核、脑肿瘤等疾病鉴别,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