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诊断条件
-
临床症状
- 反复呼吸道症状:多自1-2岁起出现反复肺炎,4-8岁确诊,表现为长期咳嗽(学龄期可咳黏液痰或脓痰)、发热、呼吸困难,严重者可伴咯血或青紫。
- 体征:右肺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偶闻湿啰音或喘鸣音;病程长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胸廓前后径增宽或杵状指(趾)。
-
影像学特征
- X线检查:
- 后前位:右心缘可见三角形致密阴影,基底向心脏,尖端指向肺野。
- 前弓位:中叶呈均匀或不均匀致密影,边缘模糊,类似炎症病变。
- 右侧位:自肺门向前下方斜行的条索状致密影,常与心影重叠。
- CT检查:右中叶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截断,伴斑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扭曲扩张。
- X线检查:
-
支气管镜或造影检查
- 支气管造影:显示中叶支气管狭窄、阻塞或扩张,明确病因(如肿瘤、结核等)。
- 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或肿物阻塞,必要时行球囊扩张术治疗。
二、病理诊断标准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中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导致阻塞)。
- 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
- 中叶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影像学显示右肺中叶体积缩小、实变)。
三、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右肺中叶肺炎:X线显示实变影边缘平直,叶间裂不移位。
- 结核或肿瘤:结合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活检及影像特征(如结核钙化、肿瘤肿块)鉴别。
- 叶间积液:X线呈梭形阴影,边缘清晰,上缘超过肺门。
四、治疗方向
根据病因选择治疗:
- 感染: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
- 肿瘤或严重阻塞:手术切除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
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多学科会诊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