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电图特征(核心依据)
- QRS波群宽大畸形
- 时限≥0.12秒,形态异常(如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样改变),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
- 心室率范围
- 通常为100-250次/分,若低于110次/分称为非阵发性室速,高于200次/分可能为心室扑动。
- 房室分离
-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
- 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 部分患者可见心室夺获(正常QRS波插入)或室性融合波(介于窦性与异位QRS波之间的形态)。
二、临床症状与病史
- 常见症状
- 心悸、头晕、黑矇、晕厥,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或心源性猝死。
- 高危病史
- 既往有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长期使用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史。
三、辅助检查
- 动态心电图(Holter)
- 用于捕捉偶发或非持续性室速,评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与症状的相关性。
- 心脏电生理检查
- 通过希氏束电位分析(HV间期)或程序电刺激技术鉴别室上速与室速,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
- 心脏超声与心肌酶
- 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如心室扩大、心肌肥厚),排除心肌损伤或器质性心脏病。
四、鉴别诊断
-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
- QRS波虽宽大,但无房室分离,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发作。
-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 QRS波形态多变,R-R间距绝对不等,恢复窦性心律后可见预激波。
-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频率常>220次/分,心电图显示房室分离及旁路逆传特征。
五、分类与分型
- 根据发作时间:分为持续性(>30秒)和非持续性(<30秒)室速。
- 根据QRS形态:单形性、多形性或双向性室速,后者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总结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需结合心电图特征(宽QRS波、房室分离等)、临床症状(晕厥、心悸等)及病史(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使用等),并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进一步确认。若怀疑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意识丧失),需紧急处理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