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证据及排除性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临床标准
-
认知功能障碍
- 需存在至少两个认知领域的损害(如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记忆、语言等),且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 病程特征为急性起病或阶梯式进展,常伴随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
-
脑血管病相关病史
-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或明确的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二、影像学证据
- 结构性影像学(CT/MRI):显示多发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关键区域(基底节、丘脑等)梗死灶,或脑萎缩等脑血管病变。
- 功能性影像学(SPECT/PET):可辅助评估脑血流或代谢异常,进一步支持血管性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联。
三、神经心理学评估
- 通过标准化工具(如MMSE、MoCA)量化认知损害程度,突出执行功能和注意力障碍的特点。
四、排除性诊断
- 排除其他痴呆类型:如阿尔茨海默病(需通过病史、病程及影像学鉴别)、路易体痴呆等。
- 排除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B12缺乏、药物副作用等。
五、辅助诊断工具
- Hachinski缺血量表:用于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总分≥7分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
附:病程与功能评估
- 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如穿衣、进食等需协助)。
- 病情呈波动性或阶梯式恶化,而非渐进性发展。
诊断需综合上述标准,结合病史、影像及实验室检查,避免单一依据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