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
病史与接触史
患儿发病前通常有结核病接触史,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感染史。 -
临床症状
- 典型症状:低热、轻咳、食欲下降、盗汗、疲乏等结核中毒症状,多见于年长儿;婴幼儿或重症患儿可能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咳嗽、喘息等。
- 压迫症状:若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声音嘶哑、喘鸣、呼吸困难等。
-
体格检查
可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或纵隔淋巴结),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闻及干湿啰音。 -
实验室检查
- 结核菌素试验(PPD):中度以上阳性(硬结直径≥10mm)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 病原学检查:痰液、胃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结核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分子生物学检测(如结核杆菌核酸检测)阳性。
- 免疫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阳性。
- 血沉(ESR):活动期常增快,但无特异性。
-
影像学检查
- X线/CT:典型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哑铃状双极影)或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型、结节型、微小型)。
- 其他:MRI可用于鉴别诊断,但非首选。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直接观察支气管病变,如黏膜充血、溃疡或肉芽肿形成,或发现淋巴结支气管瘘。
二、诊断标准分类
-
疑似病例
- 5岁以下儿童有结核中毒症状,伴结核接触史或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或影像学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病变。
- 仅影像学符合肺结核表现,但无其他证据。
-
临床诊断病例
- 影像学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病变,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 结核中毒症状 + 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 结核中毒症状 + 结核抗体阳性;
- 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 影像学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病变,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
确诊病例
- 痰涂片或培养阳性,或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结合影像学病变。
-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结核特征(如干酪样坏死)。
三、鉴别诊断
需与肺炎、百日咳、风湿热等疾病区分,尤其注意结核中毒症状的持续性与非特异性表现。
四、注意事项
- 检查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避免过度检查。
- 治疗原则:确诊后需早期、联合、规律抗结核治疗,疗程通常6-12个月。
建议结合临床指南及患儿具体情况,由专科医生综合判断后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