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电图特征
-
心率与节律
- 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上性QRS波,频率通常为160-250次/分,节律规则。
- R-R间距绝对匀齐,无明显波动。
-
QRS波形态
- 多数情况下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时限≤120ms),提示室上性起源。
- 若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QRS波可能增宽(时限>120ms)。
-
P波特征
- P波常逆行(倒置),隐藏于QRS波终末部分或紧随其后,难以清晰识别。
- 部分患者可见P波与QRS波分离(房室分离),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可能。
二、临床症状
-
典型表现
- 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强烈心跳感,伴多尿、出汗、呼吸困难等。
- 严重时可出现头晕、黑矇、晕厥,尤其在老年人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中更常见。
-
发作特点
- 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日不等,部分患者可自行终止,但易反复发作。
三、辅助检查
-
动态心电图(Holter)
- 连续记录24小时心率变化,捕捉阵发性发作的异常心电图,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
心脏电生理检查
- 通过导管消融或电刺激技术,精确定位折返环或异常传导路径,是诊断的金标准。
-
超声心动图
- 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
血液检查
- 检测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如血钾)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
四、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通常<160次/分,且P波形态正常。
- 心房扑动/颤动:心电图显示F波或f波,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 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宽大畸形(时限>120ms),常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五、注意事项
- 老年患者特点:需警惕合并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检查(如动态心电图)。
- 紧急处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稳定后可尝试迷走神经刺激(如Valsalva动作)或药物(如腺苷)终止发作。
提示:确诊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