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首要措施是停用所有可能诱发呼吸衰竭的药物(如镇静剂、麻醉剂、抗生素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二、呼吸支持治疗
-
氧疗
-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
- 氧浓度需根据病情调整:中枢抑制者30%左右,支气管痉挛者可较高(4-6L/min),急性肺水肿者需高浓度(>50%)。
-
机械通气
- 严重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者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三、药物治疗
-
拮抗药物
- 针对特定药物中毒(如苯二氮䓬类过量用氟马西尼,阿片类过量用纳洛酮)。
-
糖皮质激素
- 早期使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减轻炎症、促进肺水肿吸收。
-
支气管解痉剂
- 氨茶碱、沙丁胺醇等缓解支气管痉挛。
-
利尿剂与脱水剂
- 呋塞米减轻肺水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并脑水肿时)。
-
抗生素与抗感染
- 合并感染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
四、辅助治疗与监测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适当补液,维持酸碱平衡,避免血容量不足。
-
清除毒素
- 洗胃、导泻(硫酸镁或硫酸钠)减少毒物吸收,血液净化用于重症中毒。
-
密切监测
- 定期血气分析、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与护理
- 避免诱因: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滥用镇静、麻醉类药物。
- 饮食调理:恢复期宜清淡、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康复期管理:逐步恢复活动,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肺功能。
总结
药物性呼吸衰竭需分秒必争,停用可疑药物后,通过氧疗、机械通气和针对性药物干预是关键。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需警惕继发感染、脑损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