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结合病因去除、呼吸支持及对症处理。以下是分阶段治疗建议:
一、首要处理措施
-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明确或怀疑药物为致病因素时,第一时间停用相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步骤,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呼吸功能支持
-
氧疗
-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选择鼻导管、面罩或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
- 注意氧气浓度调节:中枢抑制或CO₂潴留者采用低浓度(30%以下),急性肺水肿或支气管痉挛者可短期使用高浓度氧。
-
机械通气
- 病情严重时需采用无创(如BiPAP)或有创机械通气(如气管插管),尤其适用于自主呼吸无法维持有效通气的患者。
三、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
沙丁胺醇等药物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障碍。 -
抗炎与抗过敏药物
-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
- 抗组胺药用于过敏反应诱发的喉头水肿。
-
中枢兴奋剂
尼可刹米等可改善药物导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四、对症及支持治疗
-
并发症处理
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肺水肿。 -
基础疾病管理
对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基础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或强心治疗。
五、其他措施
-
药物代谢促进
根据药物特性调整代谢方案,如使用拮抗剂或加速排泄。 -
监护与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保持气道通畅,避免高浓度氧与特定药物(如胺碘酮)的协同毒性。
治疗目标与预后
早期识别并干预的患者,尤其是无严重基础疾病者,多数可通过上述措施完全恢复。合并不可逆肺损伤或基础病晚期者预后较差,需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