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科
若局部出现红肿、瘙痒、刺痛或皮疹等轻度过敏反应,优先挂皮肤科。医生会通过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过敏药缓解症状。千足虫分泌的毒液可能引发皮肤刺激,需及时清洁伤口并避免抓挠。 -
急诊科
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全身性症状(如高热、休克),需立即挂急诊科进行抢救。 -
感染科
若伤口出现化脓、红肿加剧或持续发热,可能需抗感染治疗,建议挂感染科。
处理建议: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15-20分钟,清除毒液残留。
- 避免使用酒精消毒,可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缓解炎症。
-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反应(如肢体麻木、头晕),需及时就医。
注意:千足虫虽不主动攻击人,但其分泌物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并携带驱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