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其核心标准如下:
一、主要诊断标准
- 突发高热
体温≥38.9℃(部分文献描述为39℃以上),常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 - 典型皮肤表现
- 皮疹:弥漫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红疹,压之褪色,多始于掌跖,可扩展至全身。
- 脱屑:发病后1~2周出现皮肤脱屑,以掌跖部位显著,严重者呈手套状脱皮。
- 低血压或休克
起病72小时内出现直立性晕厥或低血压,可能进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 多器官系统损害
至少累及3个及以上器官,常见:- 肾功能衰竭(少尿或非少尿性)
- 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 呼吸系统受累(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
二、实验室检查
- 细菌培养
- 血、咽拭子、脑脊液或阴道分泌物培养可呈阴性或阳性(部分病例可分离出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 其他指标
- 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血小板减少
- 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IC相关指标异常)
- 肝肾功能异常(尿素氮、肌酐升高)
三、确诊条件与鉴别
- 确诊标准
- 符合上述所有临床表现(高热、皮疹、脱屑、低血压及多器官损害)。
- 可疑病例
- 缺少其中一项临床表现时列为疑似病例,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评估。
- 鉴别诊断
- 需排除川崎病、葡萄球菌性猩红热、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等。
四、辅助证据
- 感染灶确认:如伤口感染、阴道异物(如月经棉条)等。
- 毒素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如TSST-1)。
上述标准综合了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证据,强调多系统损害的特征性表现及感染灶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