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治疗需结合抗感染、抗休克及多器官支持的综合措施。以下是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和指南的最佳治疗策略:
一、核心治疗措施
-
抗生素治疗
- 首选药物: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如苯唑西林(6-8g/d)或萘夫西林(12-20g/d),分次静脉或肌注给药。
- 耐药菌方案:若对上述药物耐药,改用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
- 联合用药:可联合克林霉素以抑制毒素产生。
-
抗休克治疗
- 快速补液:以晶体液(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为主,辅以胶体液(白蛋白)纠正低血容量,每日补液量需根据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调整。
- 升压药物:补液后若血压仍低,联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 纠正内环境紊乱:监测并调整电解质(钾、钙)及酸碱平衡,必要时输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
免疫支持治疗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早期使用可中和毒素及炎性因子,推荐剂量为400mg/kg连用5天。
- 糖皮质激素:争议较大,但短期使用中小剂量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可减轻炎症反应,需与抗生素联用。
二、辅助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
清除感染源
- 立即移除阴道异物(如卫生棉条)或手术引流感染灶(如脓肿、坏死组织)。
-
器官功能支持
- 呼吸支持:氧疗或机械通气维持氧合,尤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
- 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衰竭时采用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
凝血与血液管理
- 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贫血时补充红细胞。
三、治疗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确诊后需在6小时内启动抗生素及液体复苏,延误治疗可致多器官衰竭。
- 多学科协作:需重症医学、感染科、外科等多团队联合监测及调整方案。
四、预后与随访
- 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凝血指标,评估有无远期后遗症(如心肌损伤)。
治疗核心在于快速控制感染、纠正休克及保护器官功能,临床需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动态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