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常见乏力、厌食、恶心、肌痛、体重减轻、发热等。
- 泌尿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出现血尿、白细胞尿。
- 特殊表现:与药物性ATIN不同,特发性ATIN通常不伴皮疹或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 尿液检查:尿蛋白(通常24小时尿蛋白<1.5g)、血尿、白细胞尿,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IgE、IgM水平可能升高,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抗TBM抗体)阳性者提示病情严重。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或CT显示肾脏体积增大或正常,皮质回声增强。
-
肾活检病理检查(金标准)
- 光镜下: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免疫荧光:系膜区免疫球蛋白沉积,肾小管颗粒状IgE和C3沉积。
二、鉴别诊断要点
需排除其他病因:
- 药物性ATIN:常有用药史,多伴皮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感染性或系统性疾病相关ATIN:需结合病原学证据或全身性疾病特征(如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
- 肾小管间质肾病-葡萄膜炎综合征: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出现葡萄膜炎及发热。
三、诊断流程建议
- 初步筛查: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肾功能、尿液分析)初步判断。
- 影像学评估:超声或CT确认肾脏形态改变。
- 肾活检:对疑似病例需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特征,尤其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时。
- 排除其他疾病:结合病史和实验室结果排除药物、感染等继发性因素。
四、注意事项
- 儿童与成人差异:儿童病例预后通常良好,成人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 治疗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但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以上诊断标准综合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特征,需由专科医生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