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家族史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该病的诊断标准和依据:
1. 临床表现
- 骨骼发育异常:
- 身材矮胖、圆脸、指趾短宽、拇指短。
- 颅骨增厚、短指趾畸形、外生骨疣等。
- 异位骨化、纤维性骨炎等。
- 低钙血症表现:
- 手足抽搐、肌痉挛、喉鸣、惊厥。
- 情绪不稳、幻觉、易激动等精神症状。
- 智力低下: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迟缓。
- 其他:生长缓慢、身体矮胖、颈粗短、小下颌等。
2. 实验室检查
- 血生化指标:
- 典型表现: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 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通常正常或偏高,但靶器官对PTH的反应减弱。
- 甲状旁腺激素试验:
- 通过尿磷排出量及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变化,可进一步分型:
- Ⅰ型:尿磷排出量不增加,cAMP不升高。
- Ⅱ型:尿磷排出量增加,但cAMP不升高。
- Ⅲ型:尿磷排出量正常,cAMP升高。
- 通过尿磷排出量及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变化,可进一步分型:
3.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骨骼畸形,如短指趾畸形、颅骨增厚、外生骨疣。
- 异位骨化、纤维性骨炎等。
4. 家族史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常为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如果患儿家族中存在类似病史,则提示可能患有该病。
5. 诊断依据
- 综合考虑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结合家族史进行诊断。
- 需要注意与其他可能导致低钙血症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进行鉴别。
6. 分型说明
- 根据靶器官对PTH的反应情况,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可分为以下几型:
- Ⅰ型:完全性PTH抵抗,靶器官对PTH无反应。
- Ⅱ型:部分性PTH抵抗,靶器官对PTH反应减弱。
- Ⅲ型:靶器官对PTH反应正常,但尿磷排出量正常,cAMP升高。
总结
小儿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如骨骼畸形、低钙血症症状)、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PTH水平及甲状旁腺激素试验)、影像学检查(骨骼X线)以及家族史进行综合评估。若发现疑似病例,建议尽早前往内分泌科就诊,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