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口冲洗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清除可能残留的毒液或杂质。若伤口较深或毒液较多,冲洗时间可适当延长。 -
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预防感染。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伤口。 -
药物干预
- 抗感染:外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降低感染风险。
- 抗过敏:若出现红肿、瘙痒,可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
- 止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处方止痛药。
-
观察与就医
- 密切观察伤口是否红肿加剧、渗液增多或发热,若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 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或伤口化脓、坏死,需立即就医进行切开引流等专业处理。
注意事项:
- 避免抓挠伤口,防止二次损伤和感染。
- 清创时若发现异物(如毒刺),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建议结合伤口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式,必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