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属于高致死致残风险的急重症疾病,其严重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理损害与临床表现的严重性
-
快速进展的缺血损伤
栓塞部位远端组织在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剧烈疼痛、皮肤苍白/发绀、皮温降低、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干预,6~8小时后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肌肉、神经和皮肤坏死。 -
全身性并发症风险
坏死组织释放的毒素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意识障碍。 -
致命性风险
栓塞若发生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可能直接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急性肾衰竭,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二、治疗的紧迫性
- 黄金救治窗口短:最佳治疗时间通常在发病后6小时内,超过12小时截肢率显著上升。
- 治疗手段复杂:需根据栓塞部位及患者状况选择手术取栓、导管溶栓或抗凝治疗,但存在再灌注损伤、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三、预后与长期影响
- 即使成功救治,约20%~30%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或需截肢。
- 合并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房颤、糖尿病)者复发风险高,需长期抗凝管理。
四、高危人群与预防
- 高危人群:老年人、房颤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深静脉血栓病史者风险更高。
- 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规律运动,对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并预防性抗凝。
急性动脉栓塞需作为血管急症处理,任何疑似症状(如突发肢体剧痛、无脉)均需立即就医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