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一般症状
- 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呕吐、反应低下、哭声微弱、黄疸、腹胀等非特异性感染表现。
-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症状更隐匿,可能仅表现为少动、嗜睡。
-
神经系统症状
- 颅内压增高:前囟饱满或隆起、骨缝增宽。
- 惊厥(局部或全身性)、呼吸暂停、双眼凝视、肌张力异常等。
-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脑疝。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CRP)升高。
-
脑脊液检查(确诊关键)
- 外观:混浊或脓性。
- 细胞学: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生化指标:蛋白质显著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 病原学:细菌培养阳性或涂片发现病原菌(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三、影像学检查
- 头颅超声/CT/MRI
- 可发现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并发症。
- 评估脑实质损伤程度,辅助鉴别其他颅内病变。
四、鉴别诊断
需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毒性脑炎、代谢性疾病等鉴别,重点依赖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证据。
五、高危因素
存在胎膜早破、难产、败血症、脐炎等感染史的新生儿需高度警惕。
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尽早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