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原则
- 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如甘露醇)、调节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同时防治并发症。
- 中重型病例:需按脑出血治疗,包括保持患者安静、积极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
二、药物治疗
- 降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减轻脑水肿。
- 控制血压:严密监测血压,个体化降压治疗,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 中性治疗:若出血量少(如渗血),可停用抗凝/溶栓药物,慎用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 营养支持:使用吡拉西坦、依达拉奉等药物保护脑细胞。
三、介入与手术治疗
- 介入治疗:急性期(24小时内)可考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减少后遗症。
- 外科手术:适用于血肿较大(如幕上>30ml)、破入脑室或出现脑疝风险的患者,术式包括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四、病因治疗与康复
- 控制原发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减少复发风险。
- 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五、注意事项
- 停药风险:确诊后需立即停用抗凝剂(如肝素)、溶栓药(如尿激酶)等可能诱发出血的药物。
- 动态监测:通过头颅CT/MRI密切观察出血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最佳治疗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轻型以保守治疗为主,中重型需多学科协作,必要时手术干预。早期控制血压、合理用药及康复训练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