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调理
- 低盐低水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包括粥、汤、水果等),以减轻心脏负担。
- 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避免植物蛋白(如坚果、豆类),同时限制磷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海鲜)。
-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香蕉、西红柿),纠正贫血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及叶酸。
- 避免肾毒性食物:如高钾食物(坚果、菠菜)及酒精、烟草。
二、规范治疗
- 早期透析: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清除毒素,改善高血压、心力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 药物治疗:
- 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室重构。
- 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改善心肌功能。
- 改善心肌代谢:如极化液、曲美他嗪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 适度运动: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如散步、太极),增强心肌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 心理护理: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四、定期监测
- 心脏功能评估: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透析效果跟踪:定期检查电解质、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五、其他措施
- 控制钙磷代谢:限制磷摄入,补充钙盐及维生素D,减少心血管钙化风险。
- 戒烟限酒:避免加重血管损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提示:以上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