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诊断需综合原发病(肢端肥大症)和心脏损害两方面的证据,具体标准如下:
一、肢端肥大症确诊依据
-
临床表现
- 典型外貌特征:手足增厚增大、下颌突出、颧骨增大、皮肤粗糙、舌体肥大等。
- 其他症状:头痛、多汗、关节痛、糖尿病、高血压等。
-
激素水平检测
- 血清生长激素(GH):随机值>1 ng/m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GH谷值>0.4 ng/ml。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高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
影像学检查
- 垂体MRI/CT:明确垂体腺瘤的存在,评估肿瘤大小及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情况。
二、心肌病相关诊断依据
-
心脏症状及体征
- 活动后气促、心悸、胸痛、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
- 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或肺部湿啰音。
-
心脏功能及结构评估
-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增厚(以左心室肥厚为主)、心室腔狭小或扩大,伴收缩/舒张功能障碍。
- 心电图: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
其他辅助检查
- 心肌酶谱/BNP:用于评估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不全。
- 心脏磁共振(CMR):明确心肌纤维化、瘢痕等结构异常,尤其适用于超声难以诊断的病例。
三、排除其他病因
需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鉴别,通过病史(如无肢端肥大症特征性表现)、激素水平及垂体影像学检查排除。
诊断流程总结
- 确认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激素异常+垂体腺瘤证据)。
- 评估心脏损害(症状+心脏超声/心电图异常)。
-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