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下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及功能评估,具体如下:
一、影像学标准(排粪造影)
-
坐骨结节下缘水平线参照
- 静息状态:会阴位置(以耻骨直肠肌压迹中点为标志)低于坐骨结节下缘2cm。
- 排便过程中:会阴下降幅度>3cm。
-
耻尾线参照(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连线)
- 静息时肛管上部(肛管直肠结合部中点)位置:
- 经产妇低于耻尾线3.5cm,其他人群低于3cm。
- 排便时:下降幅度>3cm。
- 静息时肛管上部(肛管直肠结合部中点)位置:
二、体格检查标准
- 肛门指诊:肛管张力显著降低,可触及会阴呈气球样膨出或直肠前壁黏膜脱垂。
- 视诊:用力排便时会阴平面低于坐骨结节平面。
三、辅助检查标准
- 肛肠动力学检查:
- 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咳嗽压降低。
- 直肠敏感性下降。
- 盆底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 内窥镜检查:可见直肠前壁黏膜松弛或溃疡。
四、伴随疾病评估
需排除或判断是否合并以下盆底疾病:
- 直肠内套叠、直肠脱垂、直肠前突。
- 女性患者需评估子宫内脱垂及后倒。
五、临床参考值
- 正常范围:排便时肛管下降幅度不超过2cm。
诊断需结合症状(如排便困难、会阴坠胀)、体格检查、排粪造影及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