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需患儿携带两个异常等位基因(即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才会发病。其核心缺陷在于天冬氨酸酰基转移酶(ASPA)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
代谢障碍
ASPA基因缺陷会阻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正常代谢。正常情况下,NAA应被分解为乙酰辅酶A(乙酰CoA)和天门冬氨酸,但缺陷会导致NAA在脑内大量堆积。这种堆积引发脑白质海绵样变性,表现为脑白质内形成空泡状结构,破坏神经纤维的髓鞘。 -
病理改变
长期NAA蓄积会引起脑水肿、脑体积增大,并伴随脱髓鞘和胶质细胞增生。病变早期以皮质下弓形纤维受累为主,后期可扩散至基底节、小脑等区域。 -
临床表现
患儿多在婴儿期出现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惊厥等症状,头围异常增大是典型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总结:该病由ASPA基因突变引发代谢紊乱,导致脑白质结构破坏,属于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早期诊断和对症支持治疗是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