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有家族性倾向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总称。由于各种局灶性变性损害程度、发病年龄及遗传方式的不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众多类型或综合征,至少已有60种类型。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 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的反复应用;维生素E替代能阻止和改善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症。
- 水杨酸毒扁豆碱粉:口服。
- 左旋多巴:在SCA,特别是MJD/SCA的病人中,左旋多巴可使强直或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得到缓解。
- 巴氯芬或trizanidene:可能对痉挛有帮助。
- 乙酰唑胺:可控制发作性阵发性共济失调(EA 1和EA 2)的发作。
- 苯妥英钠:减轻EA 1的面部和手部的肌肉颤搐。
- 金刚烷胺和丁螺环酮:可改善不同类型的小脑共济失调。
2. 体疗与矫形
主要是针对共济失调进行体疗,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通常由康复师指导患儿进行日常活动练习。通过反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3. 手术治疗
在Friedreich共济失调,骨科手术可缓解足部畸形。
4.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运动疗法:包括Bobath疗法、Rood疗法、PNF疗法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 作业疗法:包括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 言语治疗:包括构音障碍训练、吞咽障碍训练等,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
-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波治疗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 矫形器和支具治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姿势。
5.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对于有家族史的小儿,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了解疾病的遗传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生育决策。
预后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预后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病程逐渐进展,大部分病人在症状发生后15年不能行走,平均死亡年龄为40~60岁,多死于感染或心脏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预后不良,多数持续进展,10岁左右多不能行走,常死于肺部感染和恶性肿瘤,平均病程15年左右。
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将重点放在预防上。避免近亲结婚,做好婚前检查,有本病家族史者尽量不结婚或结婚后不要生育。定期进行遗传咨询,以便了解家族史并预防相关风险。
以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