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
MJD由位于染色体14q32.1区的MJD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第3外显子末端存在一段不稳定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正常情况下重复次数为14-47次,而患者因扩展突变导致重复数增至60-84次。这种异常扩增使基因编码的ataxin-3蛋白末端形成多聚谷氨酰胺链(PolyQ),其正常功能尚不明确,但异常扩展的PolyQ链具有神经毒性。 -
蛋白质异常聚集
突变的ataxin-3蛋白易在神经元内形成核内包涵体(NII),这些包涵体由异常折叠的多聚谷氨酰胺链聚集而成,可能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引发神经元死亡。研究还发现,ataxin-3与DNA修复蛋白(如HHR23)的异常相互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核苷酸切除修复功能,加剧神经损伤。 -
神经病理损伤
异常蛋白质的毒性作用导致中枢及周围神经广泛损害,尤其是黑质、苍白球内侧、小脑齿状核等区域。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核内包涵体形成,最终引发共济失调、肌萎缩、锥体束征等临床表现。 -
遗传早现现象
患者CAG重复数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重复数越高,起病越早且进展越快。体细胞镶嵌现象(不同组织CAG重复数差异)可能影响疾病表现和严重性。
MJD的形成是基因突变(CAG重复扩展)导致毒性蛋白聚集,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退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