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地区的丧葬习俗主要以土葬为主,尽管政府大力倡导火葬,但当地壮族仍然延续传统的土葬习俗。以下是广西河池地区丧葬习俗的主要步骤:
-
报丧:
- 一旦有人去世,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会找一同伴,带着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不能直接走进去,表示家里有人去世。
-
请水:
- 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壮族认为,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
-
入殓:
- 凡年事已高者在世时一般都自己或叫儿子为其准备好寿板。入殓前在棺材底洒一层草木灰,可以吸取尸体流出的水,防止其流出棺材外。由儿孙们将尸体放入棺材中,并由长子将五或七层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入殓时,如果死者子女的出生时辰,经风水先生推算恰与死者入棺时辰相克,入棺时他们应回避,不许目睹死者入棺,待盖棺后才能回到棺边,否则会祸及自身。
-
做道场:
- 壮族的道场看似汉族,但其实是师公的"傩"而不是"道"。在过程中,师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
出殡:
- 也叫“出山”。时间一般在上午进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行走途中,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不吉利。
-
拾骨习俗:
- 实行二次葬则是壮民对壮族丧葬方式的最大的传承。在“拾骨”前要做三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注意观察能否“拾骨”;二是请风水先生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从破开土坟到封坛口的整个过程一直撑着雨伞,以示阴魂不能见阳;在整个拾骨过程中,亲属不许悲伤、掉泪。
这些习俗体现了壮族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