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结石大小及位置等综合评估,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方法:
一、手术治疗
- 内镜下取石术
通过肠镜或胃镜直接取出结石,适用于较小且位置较浅的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腹腔镜手术
通过微创技术移除结石,适用于较大或位置较深的结石,可减少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 开腹手术
适用于复杂情况(如多发性结石、合并肠道损伤或感染),通过切开肠管直接取石并处理并发症,操作视野更清晰。 - 肠切开取石/碎石术
对于无法完整取出的结石,可术中碎石后取出,或切开肠壁解除梗阻,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二、非手术治疗
- 胃肠减压
通过胃管引流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
- 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缓解肠道痉挛;
- 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
- 溶石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辅助溶解胆固醇类结石。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预防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 中医辅助治疗
采用中药灌肠、针灸等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不完全性梗阻。
三、术后管理及预防
- 饮食调整:术后逐步恢复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减少复发风险;
- 定期复查:通过超声监测胆道情况,及时发现新发结石;
- 个体化康复: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如存在基础疾病需同步处理。
优先策略:症状较轻或不完全梗阻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若无效或病情加重,需及时转为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