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血管损伤
颈部或颈椎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或过度牵拉时,颈内动脉管壁或内膜可能发生机械性损伤。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钝性创伤可导致血管壁撕裂或内膜剥离,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
血流动力学改变
外伤后颈部血管压力差变化(如血管痉挛或牵拉)会导致血流受阻,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例如,颈部过度后仰或扭转可能使颈内动脉在颈椎横突处受压,引发局部血栓。 -
血管内皮损伤与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受损后,内皮源性收缩因子(如血栓恶烷A2、内皮素)失衡,导致血管持续痉挛。受损内皮释放促凝物质,加速血小板激活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并向远端蔓延。 -
血液高凝状态
外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强,加之血管壁损伤,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 -
解剖结构特殊性
颈内动脉在颅底段(如岩骨段)走行固定,易受颅底骨折直接损伤;颈动脉分叉处(距颈总动脉分叉1-3cm)因结构薄弱,是闭塞最常见部位(约占70%)。
总结: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是机械损伤、血流动力学异常、内皮功能障碍及高凝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并阻断脑部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