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调整
- 胀痛:进食后胃部胀满隐痛时,可采用腹部按摩法。平躺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打圈按摩10-1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
- 灼痛(反酸、烧心):适量饮用温牛奶(150-200毫升),牛奶中的蛋白质可暂时中和胃酸,但需避免空腹饮用。
- 隐痛(长期脾胃虚弱):多食用山药粥、红枣小米粥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改善气血不足。
- 日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浓茶咖啡,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戒烟戒酒。
-
药物治疗
- 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快速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灼痛。
- 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胶体果胶铋等可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刺激。
- 抗生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联合治疗,需遵医嘱。
- 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症状。
-
中医调理
- 艾灸/穴位按摩: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或按摩胃舒穴(第2腰椎棘突旁开4寸),可温通经络、缓解刺痛。
- 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黄连、山楂等中草药,或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等。
- 针灸/推拿:针刺中脘、内关等穴位,或推拿腹部穴位,促进气血循环。
-
生活习惯与运动
-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情绪波动对胃的影响。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事项: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溃疡、肿瘤等病变。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尤其是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弱,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