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迅速导致心脏骤停,因此需要紧急处理和综合管理。以下从紧急处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CPR):
- 一旦发生心室扑动或颤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ABC步骤操作:
- A(Airway):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 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
- C(Circulation):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
- 心前区拳击:在监护条件下,可尝试从20-25厘米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能瞬间复律。
- 一旦发生心室扑动或颤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ABC步骤操作:
电除颤:
- 紧急电除颤是终止心室扑动或颤动的首选措施。推荐首次使用200J能量,若无效可逐步增加至300J或360J,两次间隔30~60秒。
气管插管与呼吸支持:
- 在电除颤后,尽快插入气管导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辅助电除颤后的心律稳定和预防复发:
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首次静脉注射300mg,若无效可追加150mg。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效果,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心室颤动。
- 利多卡因:作为钠通道阻滞剂,可稳定心肌膜电位,用于电除颤后维持心律稳定。
- 肾上腺素:作为α和β受体激动剂,可提高心肌敏感性和传导性,通常静脉推注1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其他药物:
- 硫酸镁和钾镁合剂: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和低镁血症,以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三、非药物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
- 对于某些反复发作的心室扑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 对于有心脏骤停高风险的患者,植入ICD可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自动进行电击复律,从而挽救生命。
四、护理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 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吸烟和饮酒。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高盐饮食。
长期监测与管理:
- 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血压和电解质水平。
-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调整或生活方式干预。
心理支持:
- 老年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出现焦虑或抑郁,应给予心理疏导和必要的支持。
五、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
- 心室扑动和颤动发生后,复苏成功率随时间递减,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 基础病因治疗:
- 积极治疗导致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
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处理需要紧急干预(如电除颤和心肺复苏)与综合管理(如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相结合。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医嘱,定期随访,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