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以下是处理这两种情况的全面建议,包括紧急救治、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一、紧急救治
心肺脑复苏(CPR)
心室扑动和颤动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CPR)。具体步骤如下:- A(气道):打开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 B(呼吸):进行人工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
- C(循环):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
电除颤
-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终止心室扑动和颤动的首选方法。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若未成功可逐步增加至300J或360J,两次间隔30~60秒。
- 药物辅助:对于电除颤效果不佳或颤动波型较细的情况,可使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及其他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二、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室颤动,可提升除颤成功率。
- 利多卡因: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 硫酸镁:可帮助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镁血症)。
肾上腺素
- 主要用于复苏过程中,提高心脏复跳的可能性。
补钾补镁
- 钾和镁的补充有助于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应将血钾维持在4.5mmol/L,血镁维持在1.2mmol/L。
三、非药物治疗
心脏起搏器
- 适用于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消融异常传导通路,用于根治心律失常。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可自动识别并终止室颤和室速,适用于高危患者。
四、护理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限酒,避免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
- 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
心理调节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饮食调整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随访
- 定期监测心律和电解质水平,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
去除诱因
- 如感染、电解质紊乱、冠心病等,需针对性治疗。
个体化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总结
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处理需要紧急救治(如电除颤、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如胺碘酮、肾上腺素)、非药物治疗(如心脏起搏器、导管消融)以及护理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医生,定期随访,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