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核钙化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代谢、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基底核钙化症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治疗
- 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或左旋多巴/苄丝肼,用于改善震颤麻痹症状。金刚烷胺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复方左旋多巴常释剂起效快,维持时间相对长,生物利用度高,而控释剂在维持时间上更具优势。
- 控制手足徐动症药物:应用硝西泮、氯硝西泮及氟哌啶醇可使症状暂时缓解。但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药物较敏感,易产生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心跳停止等不良反应,应慎用。
- 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可用于控制癫痫发作。
-
对症治疗
- 精神症状:焦虑症状严重者可加用抗焦虑药;冲动攻击行为、活动过多、兴奋或情绪不稳定可加用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抑郁,特别是有自杀倾向者,可加用抗抑郁药物SSRI类等。
- 认知障碍:可给予改善脑代谢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吡拉西坦、甲钴胺等。
-
康复治疗
- 针对患者出现的帕金森病表现,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面部动作训练、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
- 如果患者伴有认知障碍,应进行智力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回归生活。
-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食物。
- 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基底核钙化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