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感染性血栓需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非感染性血栓需治疗原发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等)。存在药物诱因(如避孕药)者需立即停药。
2. 抗凝治疗
• 急性期:首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需监测凝血功能;也可使用普通肝素并严格监测。
• 恢复期:改为口服华法林(需监测INR值2.0-3.0)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疗程通常3-6个月,高危患者可延长至12个月以上。
3. 溶栓与介入治疗
• 抗凝无效或病情进展者,可采用尿激酶、rt-PA等药物溶栓。
• 机械取栓联合溶栓适用于重型患者,尤其静脉窦血栓形成者。
• 血栓机化导致静脉窦狭窄时,可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
4. 手术治疗
严重颅内高压合并脑出血/脑梗死者,需去骨瓣减压术;视力急剧下降且血栓广泛机化者,可行脑室/腰池腹腔分流术。
5. 对症支持治疗
• 降颅压: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
• 控制癫痫: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重型患者建议多学科协作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严重神经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