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治疗
-
一般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如鼻饲、皮肤清洁)。
- 控制血压:低血压者需补液扩容(如生理盐水),避免血压过低加重缺血;收缩压可适当升高20 mmHg左右以改善灌注。
-
药物治疗
- 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可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进展。
- 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减轻神经损伤。
- 扩容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改善低血容量引起的脑灌注不足。
-
手术治疗
- 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可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恢复血流。
二、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
康复治疗
- 物理治疗(如按摩、被动运动)、针灸、认知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
- 布鲁姆分期评估肌力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
控制基础疾病
- 调整高血压、糖尿病等用药,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三、预防措施
- 生活方式干预
-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 长期用药
- 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预防复发。
- 定期监测
- 颈动脉超声或DSA检查评估血管病变,及时干预。
总结
分水岭区脑梗死治疗需分阶段施策:急性期以溶栓、抗凝、扩容为主;恢复期侧重康复和基础病管理;预防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