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小肠消化或吸收功能减退,导致肠腔内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被顺利转运至体内,从而引起患儿营养缺乏的疾病。
病因
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很复杂,包括感染性慢性腹泻病、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小肠大段切除、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肝胆胰疾病等。
治疗方法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病因治疗:
- 停用不耐受的饮食:如乳糖吸收不良者停止进食含乳糖的食物。
- 补充缺乏的消化酶:如乳糖吸收不良者用乳糖酶,胰腺功能不全者用胰酶。
- 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肠炎: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另可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
-
营养治疗:
- 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原则上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 肠道外营养:重症者可先用肠道外营养,症状好转后可改为要素饮食口服。
- 易消化或已半消化的食物:如脂肪用中链三酰甘油,糖用麦芽糖糊精或葡萄糖制成,蛋白用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制成。
-
对症治疗:
- 补充必须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其他治疗:
- 益生菌治疗: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 口服营养补充剂: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营养补充剂,如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等。
能否根治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继发性吸收不良,如由感染性慢性腹泻病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在去除病因后,症状多数可缓解。对于原发性吸收不良,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需要长期饮食调整和营养支持。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通常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