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Adrenergic-dependent Torsades de Pointe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DTdp)是一种以室性心动过速为主要特点的遗传性疾病,其形成机制主要涉及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以下是其关键形成机制:
1. 先天性遗传疾病
ADTdp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 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JLNS):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特征为伴有先天性耳聋、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紧张状态下可能发生TDP(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其发病与KVLQT1基因突变有关,心肌钾通道调控异常
- Romano-Ward综合征(RWS):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没有耳聋,但遗传机制与JLNS相似。Ganstorp亚型表现为无先天性耳聋,伴有血清钾降低
- 散发型:无家族史,听力正常,其他症状与JLNS类似,也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基因突变与离子通道调控
基因突变是ADTdp遗传基础的关键,已知至少有6种LQT1-6变异位点,其中5种已定位染色体上,相关突变基因包括:
- KVLQT1(JLNS):编码心肌钾通道的基因,突变导致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
- LQT2、LQT3(HERG)、LQT4(SCN5A)、LQT5和LQT6(KCNE4):这些基因编码的钠通道和钾通道异常,导致离子流失衡,如钠内向电流增加和钾外向电流降低,从而引起心电图上的Q-T间期延长和TU波异常
3. 诱发因素
ADTdp的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增多有关。例如:
- 情绪、紧张或运动:JLNS在情绪、紧张或运动时发作
- 肾上腺素神经兴奋:RWS和其他类型ADTdp的发作机制可能与肾上腺素神经兴奋有关
- 睡眠或安静状态:一些患者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可能与HERG和SCN5A基因缺陷相关
4. 其他获得性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ADTdp的发病还可能与以下获得性因素有关:
- 药物:某些药物如IA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可能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 心源性因素:如心动过缓伴长间歇。
- 神经源性因素:如颅内病变。
总结
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有关,导致心肌离子通道调控异常,进而引起心电图上的Q-T间期延长和TU波异常。多种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药物、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触发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