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处理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如低血压、心力衰竭、意识丧失):
- 同步直流电复律:首选治疗,能量选择为0.5-1J/kg,可快速恢复窦性心律。
- 若存在洋地黄中毒风险,需避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
血流动力学稳定时:
- 刺激迷走神经(仅适用于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改良Valsalva动作:让患儿半卧位(45°),用力吹气15秒后平卧并抬高双腿,维持15秒,可重复操作。
- 冰袋刺激面部:小婴儿可面部放置冰袋10秒,诱发迷走神经反射。
- 刺激迷走神经(仅适用于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药物治疗
-
首选药物: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首剂0.5-1.0mg/kg,必要时每10-30分钟重复,总量不超过5mg/kg,需注意可能引起惊厥或传导阻滞。
- 胺碘酮:用于转复后维持或难治性病例,需监测心电图及药物浓度。
-
其他药物:
- 普罗帕酮、索他洛尔:适用于预防复发,但需根据年龄和合并症谨慎选择。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禁用于哮喘或严重心动过缓患儿。
三、手术治疗
- 射频导管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儿,需在专科医院由专业医师操作。
- 植入式心内复律除颤器(ICD):用于有猝死风险或射频消融失败的重症患儿。
四、注意事项
- 病因治疗: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原发病,针对性处理。
- 长期管理:
- 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药物浓度,避免自行停药。
-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若患儿出现晕厥、持续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