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第虫病的形成主要与贾第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及其传播途径相关,具体机制如下:
一、病原体特性
贾第虫为单细胞原虫,存在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吸附于宿主小肠黏膜表面繁殖,破坏肠道吸收功能;包囊为休眠态,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并长期存活。
二、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
感染者或动物粪便中的包囊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后感染。地表水(池塘、湖泊等)未经消毒时风险更高。 - 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粪便或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泳池、厕所)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导致感染。 - 食源性传播
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或未煮熟的受污染海鲜(如贝类)。
三、感染过程
- 包囊摄入:包囊进入人体后,在十二指肠脱囊形成滋养体。
- 定植繁殖:滋养体吸附于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通过二分裂增殖,干扰肠道正常功能。
- 包囊排出:滋养体随肠内容物下行至结肠,形成包囊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传播循环。
四、高危因素
- 卫生条件差:缺乏安全饮用水、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
- 免疫力低下:儿童(5-9岁高发)、老年人、HIV感染者等更易出现症状或慢性感染。
- 特殊暴露行为:饮用未处理的地表水、生食海鲜或接触感染动物(犬、猫、啮齿类等)。
五、预防措施
- 饮用水处理:煮沸或氯气消毒可有效杀灭包囊。
- 食品卫生:彻底清洗蔬果、煮熟海鲜。
- 个人防护:接触潜在污染源后规范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贾第虫病的形成本质是包囊通过污染链侵入人体肠道并完成生命周期,其传播与卫生条件、宿主免疫力及行为习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