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进展阶段,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一、病程分期表现
-
急性损伤期
此期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相关症状,肺部尚未出现特征性改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通气过度、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但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仍可维持正常。 -
潜伏期(表面稳定期)
持续约6-48小时,患儿心肺功能看似稳定,但存在持续性通气过度。胸部X线可见细小网状浸润和肺间质性积液,血细胞比容、PaO₂等指标可能异常,提示进展风险。 -
急性呼吸衰竭期
典型症状包括:- 呼吸窘迫:突然出现气促、呼吸频率加快(可达80-120次/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鼻翼扇动、三凹征;
- 缺氧表现:发绀(尤其面部)、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或血痰;
- 其他症状:心率增快、烦躁不安,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或细湿啰音,吸氧难以缓解低氧血症。
-
严重生理障碍期(终末期)
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低下、尿量减少甚至全身水肿。部分患儿对机械通气无反应,最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二、典型特征
- 发病急骤:多数在原发病(如感染、创伤)后72小时内发生,进展迅速;
- 难治性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常低于88%,常规氧疗效果差;
- 呼吸系统代偿:早期表现为呼吸频率显著增加(超过60次/分),后期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浅表或不规则。
三、辅助检查提示
- 血气分析:PaO₂进行性下降,pH降低(代谢性酸中毒),BE减少;
- 影像学:早期胸片可能正常,后期呈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
需注意,不同年龄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早识别并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