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处理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诊断
产前诊断:
- 孕期16周至20周超声检查羊水过多同时伴有胃泡过小或缺如应怀疑食管闭锁。
- 孕期32周B型超声检查发现食管上段盲袋征是产前诊断食管闭锁较为可靠的征象。
- MRI的T2加权上可以看到近端食管扩张,而远端食管消失的现象,敏感性较高,但单独使用MRI诊断食管闭锁假阳性率较高。
出生后诊断:
- 患儿出生后表现为唾液过多,饮奶出现呛咳,发绀,胃管不能插入或折返。
- 确诊依靠X线,经导管注入0.5-1ml非离子型造影剂,胸部正侧位片即可发现食管近段盲端。
- CT检查对于判断瘘管的位置及盲端距离有一定帮助,主要用于食管远近端距离较远或伴有多发畸形的食管闭锁。
- 术前支气管镜检查在国外60%以上的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常规检查,能够发现和判断瘘管的位置以及发现特殊类型的瘘管。
治疗
手术治疗:
- 一经确诊,只能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传统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以结扎瘘管和吻合食管两断端为主要思路。
- 对于初学者们给的建议是,选择体重在2.5kg以上、无合并严重心脏病、重症肺炎、两盲端距离较近的病例实施手术成功机率更大。
术后护理:
- 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儿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营养支持:
- 由于患儿术前和术后的进食受到影响,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待患儿情况稳定,逐渐过渡到经口喂养。
并发症处理:
- 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瘘、狭窄、肺炎等。对于吻合口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吻合口狭窄可通过扩张术进行处理;肺炎则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长期随访:
- 患儿出院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食管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结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精心的护理。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