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昏迷患者需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 营养支持:无法进食或昏迷患者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 物理降温:高热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
二、急症处理
- 脱水降颅压:使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
- 控制惊厥: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药物终止惊厥发作。
- 呼吸支持:呼吸衰竭时需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三、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经验性用药:未明确病原菌前,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静脉给药。
- 针对性用药: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调整,如肺炎链球菌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用头孢他啶。
- 疗程:通常2-3周,停药标准为症状消失、脑脊液指标正常且细菌培养阴性。
- 激素治疗:地塞米松静脉滴注3-5天,可减轻脑水肿和炎症反应,尤其适用于肺炎链球菌感染。
- 免疫支持:重症患者可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
四、并发症处理
- 电解质紊乱:监测钠、钾等水平,及时补液纠正。
- 脑积水: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五、预后与预防
- 预后:约25%-50%患者可能遗留听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早期规范治疗可降低风险。
- 预防: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增强体质。
提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