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期需禁食并通过鼻胃管或肛管排气,减少肠道压力。
- 营养支持:长期需低脂、低乳糖、低纤维饮食,补充维生素及电解质;重症患者需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生命。
2. 药物治疗
- 促动力药:如西沙比利可刺激肠道蠕动,红霉素可改善小肠梗阻症状。
- 抗生素:针对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脂肪泻,常用红霉素、甲硝唑等。
- 其他:交感神经张力过高者可短期使用麻醉剂阻断神经。
3. 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药物治疗无效、疑似机械性梗阻或出现穿孔时,需剖腹探查。术中若无机械性病变,可行病变肠段切除或造瘘术。
- 根治性治疗:小肠移植是慢性假性肠梗阻的最终解决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
4. 特殊治疗
- 内镜减压:急性结肠梗阻可通过结肠镜引流缓解症状。
- 粪菌移植:针对肠道菌群紊乱,临床正在探索应用。
注意事项: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加重肠麻痹。急性期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慢性患者需定期评估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