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处理
-
吸氧治疗
- 立即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建议白天间断给氧,夜间持续给氧,以快速缓解缺氧症状。
- 有条件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心、肺、脑功能,尤其对头痛、胸闷、脑水肿等症状效果显著。
-
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用于减轻水肿,适用于高原肺水肿、脑水肿患者。
- 脱水降压药:如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缓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用于严重缺氧或脑水肿患者。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头痛、肌肉疼痛。
- 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氧合作用。
-
紧急撤离
若症状持续加重(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需立即转移至低海拔地区。
二、慢性期及恢复期处理
- 低流量吸氧
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需长期低流量吸氧,联合药物对症治疗。 - 药物辅助
- 使用红景天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改善血液循环。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
- 逐步适应
返回低海拔后仍需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体力,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巩固疗效。
三、预防措施
- 进入高原前
- 提前5天进行高压氧预处理,提高缺氧耐受力。
- 选择火车等交通工具缓慢适应海拔变化,避免直飞高海拔地区。
- 高原活动期间
- 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注意保暖防寒。
- 备氧气瓶,出现轻微症状时及时吸氧。
四、注意事项
- 饮食调整: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蔬菜),避免暴饮暴食。
- 心理调节: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焦虑加重症状。
- 及时就医:若返回平原后仍头晕、乏力,需持续高压氧治疗。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多数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并恢复健康。若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建议尽早就诊并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