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肺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咳嗽频繁且剧烈,痰液多为黏液脓性,不易咳出,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
引发全身症状:发病急骤,患者突起畏寒、发热,体温常在37.7℃-38.8℃之间,少数情况下体温更高。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
造成器官损伤:肠杆菌肺炎容易并发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随着血液播散至全身各个器官,如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肝脓肿、肾脓肿等,对这些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相应的功能障碍。
-
降低免疫功能: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冬春季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的患者等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感染肠杆菌肺炎后会使本就脆弱的免疫系统受到更严重的冲击,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身体更难抵抗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产生耐药性问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使得治疗变得困难,增加了治疗失败的风险,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
-
影响预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病情可能会持续进展,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加重,形成肺纤维化,影响肺功能的正常恢复。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预后较差。
总的来说,肠杆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危害不仅局限于肺部本身,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肠杆菌肺炎的危害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