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肿瘤转移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恶性心包积液的70%-90%。肿瘤细胞通过直接侵犯、淋巴转移或血行播散至心包,导致心包膜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形成积液。常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 -
感染性因素
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引发心包炎,导致心包腔内渗出液增多。例如病毒性心包炎或结核性心包炎(尽管近年来发病率下降)。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可累及心包,引发炎症和积液。 -
医源性因素
心脏手术后可能因创伤或炎症反应导致心包积液;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也可能诱发药物性心包炎。 -
其他系统性疾病
肾功能不全导致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均可能促使液体渗出至心包腔。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受损,感染或肿瘤风险增加,也可能并发恶性心包积液。
病理机制分类:
- 周围型: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至心包,阻塞淋巴/静脉回流。
- 中心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心包淋巴引流,形成积液。
注:恶性心包积液需与良性积液(如心衰、感染性心包炎)区分,其特点为反复发作、血性积液且常规治疗反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