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疗效和适用情况:
-
抗凝药
- 低分子量肝素(LMWH):如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等,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药。其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4倍,生物利用度为90%~95%,抗凝作用较普通肝素强。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有所不同,例如速避凝60~100U/kg,2次/d,脐周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按1mg/kg,每12小时皮下注射;达肝素钠200U/kg,皮下注射,1次/d,每天总量不超过1.8万U,或100U/kg,皮下注射,2次/d。
- 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开始时一般剂量为10~15mg/d,3天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活性来确定维持量,范围为2.5~5mg/d。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确保其保持在25~30s,凝血酶原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的25%~40%。
-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具有使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等优点,但价格可能相对较高。
-
溶栓药
- 尿激酶: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初剂量一般为每次8万U,溶于5%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2次/d;维持量以每天测定纤维蛋白原为依据,若低于200mg/dl,暂停1次。同时测定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正常>120min),若<70min也需暂停用1次,用药时间一般为7~10天。
-
祛聚药
-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治疗药物种类多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疗效和适用情况。在选择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